列举几个对我帮助最大的渐构《世界模型》理论。 也请列几个你的吧

于我而言。
《五组概念》

它们分别是「具象层、抽象层」「对象、内涵、概念、判别模型、外延」「抽象(动词)、判别(动词)、具象(动词)」「已见、未见」「一个、一类」。

这一章的概念,在我看来是世界模型核心概念的统一讲解,对这些概念有比较好的划分之后,对学习和世界的认识就切实地发生了‘知识的诅咒一般’的变化,是改变底层认知的一章。

《类别固有观》
这一章也很重要,我人这种本质论患者终于得到解脱,不再追求那个真理一般的理论。

《 概念代理:语言如何增强认知能力》
让我意识到了人类基于语言学习的一些限制和应对措施。
比如写作对于扩展工作记忆的增强,比如为何看起来文本会比视频传递更多信息,再比如语言学习真正要学的是什么。

2 个赞

这几个最基本的概念,不理解它们就没法渐构。我印象最深的也是“类别固有观”和“语言世界”,体会和你差不多。另外语言世界带给我更多的收获是——意识到现有的大部分材料都不是「用于渐构模型的材料」,而是「语言世界的材料」,都只是在“解释说明”(这种解释说明往往不是在解释其本质,而是“暂时无法被证伪”)。

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博士生不会看病”、“某些论文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等等现象了。

现在当我想构建一个系统的认知体系时,发现花费时间最多的工作是“重组学习材料的形式”。所以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重组过程中,我发现,相比于“对我帮助最大的某种概念”,我收获更多的反而是勇气,一种解构现有庞大理论体系的勇气

我忽然就把以前看过的几位学者的话都串了起来,也理解了为什么YJango说马克思是解构知识的高手:

  • 项飙:如果在今天一个强大的声音让你忧虑,那么最可以做的, 也许就是一笔一画地描出另一种声音。 这个声音很微弱, 但是只要它是基于具体的生活经验, 它就会像远处的雷声,含糊但有底气, 就会在大地上的不同角落引起共鸣, 就有可能汇聚成有制衡力量的潜流。
  • 黄龙祥:现代经络研究的目的在于将今天仍然具有重大价值的经验事实给出新的解释。
  • 温铁军:去意识形态,将逻辑起点构建于经验起点之上。
  • 毛泽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他们都在讲同一件事,而YJango的贡献在于把这些思维过程都“量化”了,变得“人人可执行”了。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