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加法的计算:
- 数位对齐:将各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等)。
- 低位算起:从最低位(通常是个位)开始逐位计算数字之和。
- 满十进一:若某一位数字之和≥10,在该位写和的个位数字,并向前一位(高位)进1。
- 高位加进位:计算下一位(高位)时,需加上前一位进位的数字。
- 得出结果:所有数位计算完毕后,得到的数即为加法的“和”。
再比如渐构中的「概念学习流程」
比如加法的计算:
再比如渐构中的「概念学习流程」
谁能帮我把两个知识输入到输出的映射关系都梳理一下
加法的计算是一个模型
输入维度1:任意加数
输入维度2:任意被加数
输出:结果数值
加法竖式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另一个模型,比如数位对齐
输入维度1:任意加数位置信息
输入维度2:任意被加数位置信息
输出:所有可能的对其方式
剩下的步骤你自己想一下。
这些步骤合起来就能计算任意加法。
渐构学习流程(学习方法的方法论)
输入:任意知识
输出:学习方法
每一步是每一步的输入输出,这些步骤合起来就是学习方法本身。
步骤即顺序关系我认为是经验推测 步骤中每一个知识要做模型推测
?我的问题是映射关系不知道咋写啊。输入空间+输出空间+映射关系合起来才是一个知识不是嘛?在渐构里
你要的是映射关系的抽象描述吗?那是课程里一堆上下文组成的,不好描述,特别是比较底层的概念,比如你描述一下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苹果的,很难描述出来。
我可以试着外显化我已经学习到的模型描述一下【判断学习类型】的映射关系,其他的你只能自己想了:
输入:任意知识
输出:所有学习类型{概念模型学习,联结模型学习,…}
映射关系:
你脑子里知道一个知识,把这个知识外显化出来也是需要很多努力的,就比如于博写世界模型就是他把脑子里的知识外显化,写课写了很久。
个人看法,如有错漏烦请指正
你给出的步骤就不是「知识」
课里所说的「知识」是用来「预测未见情况」的
你给出的「加法的步骤」的确能够「预测任意两个加数的和」
但「和」是人为创造的一个「概念」,其本身并不在「物质世界」存在,也就是你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叫做「和」的事物,这样的预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就没有意义
我来尝试描述一下「加法」
加法是「获取若干有数量的物体的数量总和」的方法
「输入空间」为「若干有数量的物体」(如:3个苹果,5个梨,7个香蕉……)
「输出空间」为「物体数量的总和」(前项所举出的一共是15个)
「映射关系」则正好就是你所提的「加法的计算」(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所以你所列出的步骤并不是一个「知识」,而是「加法」的「映射关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