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应该怎么建设渐构论坛?

课代表的论坛初看起来有几个比较好的点,建议可以参考。
1、大多数社群都有的,自我介绍。https://www.superlinear.academy/c/say-hello/
2、share your work,实践展示空间 ,分享自己使用渐构在学习或实践上的心得。
大家可以出谋划策一下怎么做符合渐构的形式?

2 个赞

我是这么看的。现在人还少,没有必要。

人多了自发的会形成圈子的,到时候就可以形成根据具体的圈子形成具体的规则,平台去适应这个用户生态。

举个例子。

我不但是a岛的匿名用户,我现在同时也是秽土转生的a岛——x岛的匿名用户。

这两个社交平台的板块儿都不一样。

虽然都是泛acg内容,但是它会根据哪些帖子多了,然后为这些多的帖子专门画一个分区。

比如说老a岛上面就有小马宝莉的分区,但是在新的x岛上就见不到了。这就是因为人在更新迭代,有一些话题它并不热闹了。

VOCALOID的分区是两个平台都有,说明这个分区的一直都有人在讨论。

不同的帖子分区也有对应的交流规范。这种规范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人自发总结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等人多了出现问题了再想办法去解决。

这个论坛还不够热闹。搞这些不但费劲儿,而且还不一定适配未来,最后可能整出来一大堆无用功。

个人名片提出的前提是用户出现了自发的互相合作的行为。
为了让这种合作更加的顺畅,所以需要一个个人名片,来规范这种合作。
可是这种用户自发的合作,我们的社区里面还没有形成规模。

实践展示,直接发文章不就行了吗?或者说做个视频不就行了。都觉得麻烦就发个帖。已有的功能已经涵盖了。

所以说我觉得不用费这劲儿。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了。
(^▽^)

@venty

我想问论坛对于未来可能存在的圈子的划定

是人工审核分类呀,
还是通过帖子间的内部链接的关联强度自动确定的呀?
还是说有什么规划呀?
还是说到时候再说呀?

我在使用论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

相同话题的帖子中间,用户会吧以往的回复进行一个内部链接的引用。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这种引用的强度的把一些帖子自动分划成一个圈子。


未来随着内容的增多,管理员儿肯定不可能及时的把相同的话题融到一个圈子(分类)当中。

网站需要自动化识别的一个功能。(是否要添加这个功能有待商榷)

我也只是发现了这种相同话题帖子的一个特征。应当不止这一个特征。

你好我的朋友,很高兴竟然还有一样的人跟我一起关心这个问题。

让俺来暂时给你一个解答。

1、咱们论坛目前只是想给大家留存一个除了渐构官网以外的,可以“链接”社区成员的地方。以“学习为主”。

这里目前是一个“泛知识或者是分享社群”,丢出来你学习上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想要发表的帖子或者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一些学习材料或者想法。都可以发到咱们的论坛。

2、目前大家在论坛发表的帖子都是系统自动审核的,没有过多的人为介入。系统里面有关键字识别,一些比较敏感和不太健康的话题不要发嗷。(小心隔壁警察叔叔送温暖)

3、帖子目前是人为手工做分类,还不存在可以根据用户浏览话题自动归类生成新分类的功能。(不排除以后可能会有)

目前这个阶段就是——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4、目前我自己有想法和分类,但是是根据咱们渐构官网主要内容来走的。会更偏向咱们「学习材料的划分和拆解」。你如果有更好的想法的话,可以说一下。

我发现了,一个论坛的建设初期,需要少数用户的积极发言来创造分享的氛围,起码让不想发言的人愿意时不时来看看有没有新的有趣内容,这样在逛的时候会参与互动,而互动带来了connect与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