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算是循环论证了。
问:“为什么讲学习要先讲预测?”
答:“学习就是为了获得预测未见的能力”
显然楼主并没有建立学习和预测这两个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你也是用了将近30节课才明确了这二者的关系。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直接将30节课论清楚的“学习”的概念定义抛出来并不解决问题。
学习、世界模型和预测的关系是间接的。在物质层面,正确的预测是个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一次错误的预测可能导致个体在物质世界中死亡或遭受严重损失。正确的预测需要恰当的世界模型,这个模型存在于个体精神世界的意义世界中。学习就是将个体精神世界里的世界模型调整成符合物质世界的样子,体现在更全面的覆盖和更准确的表达上。当然,只有模型也不行,必须能够基于模型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推测结果。在现实意义上说,学习是基于人类共有的神经系统机能获得符合物质世界规律的信息推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啊?你这就有点凭感觉去乱评了。
世界模型第一集就是从「个体生存依赖于预测」切入的。
甚至还用整个暗霞故事来举例说明,能否预测成功对于个体生死的影响。并非你所说的“用了将近30节课才明确了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在讲完暗霞故事后就明确了。
整个逻辑链条是:
1、个体生存依赖于预测
2、预测能力需要提前塑造
3、学习是塑造模型推测的行为
用了三节课。
我不是把第37课的定义抛出来。第37节只是严格去定义了一下学习和记忆,讨论了有没有其它的可替定义
食人花下眠问的是什么?两个问题
1、世界模型是讲学习的,为什么第一节却在讲预测,预测这个概念很重要吗?
2、还有在思考预测能力的来源时,为什么预测能力会妨碍我们对其思考?怎么理解?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很简答啊。
问:《世界模型》是讲学习的,为什么第一节却讲预测?
答:因为《世界模型》中,学习是用预测来定义的。
这跟循环论证哪沾边了?跟循环定义也不沾边啊。
但是,我没这么直接地回答,也没提第一集中就有的「个体生存依赖预测」,因为他就是基于第一集问的,说明他至少是看了第一集,可居然还这么问,要么是钓鱼贴,引发新人思考的,要么就是他确实没看懂,那么就不能再用第一集的内容再给他解释一遍了。所以我这一次用,「行为」和「目标」来回答他,用减肥行为的目标做的类比。
你这评论实在让我摸不着头脑。说我用了30节课才明确了预测和学习的关系,基本等同于在骂人了
你不太清楚循环论证的意思,建议用网站单概念学习学习一下这个概念怎么用。
问为什么要先学预测概念,再学学习概念。
因为学习概念的定义中包含预测概念。
就好比问,为什么爆炒腰花要先把腰子改花刀,因为爆炒的是腰花,不是腰子。
这属于非循环论证。
对呀,生存依赖预测,预测需要模型,模型要进行学习,因此讲学习方法之前才要弄明白预测(推测)是什么。这是完整的逻辑链。我反对的是你的“预测未见的能力定义了学习”这个回答并没有展示这些逻辑,我并没有说课程里没有讲,我知道课程里花了三十节课论清楚这几个的关系。你给我的回复也是引用课程里的内容才让所有回复加在一起才有说服力的,学习的定义至少是二十几课的时候才给出定义。学习和预测的逻辑距离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在课程中都没有那么近。
楼主有疑问,就说明ta对课程的理解不足。你不能假设对方已经正确理解了课程里的整个概念体系,直接拿课程中论述出的概念定义来回答问题,这相当于没有回答。
1.「世界模型讲学习,为何却讲预测」楼主的这个问题的最标准的回答就是「世界模型中,学习的目标是塑造预测能力」。这才是最直击要害的回答。
2.我贴原文不是在回答他,是在澄清你凭感觉的乱评:
- 你说“课程花了30节才讲清楚学习和预测的关系”,但实际上是用了3节,在第3节就给出了学习的定义。第37集是因为中间讲了那么多其他的,回头再去讲学习分类时,又重复了一下第3节的结论去定义学习。
- 你说最上面的回答是循环论证,但实际上你用错了循环论证的概念。
3.你错义了我为何没用「生存角度」去回答他的问题。有两点原因:
- 他提的问题,就是课程前3节提出的,并以「生存依赖预测」的角度回答了的问题。可他还问,说明他可能不满足于「生存角度」的解答。
- 其他成员给他的回答中,也都从「生存依赖预测」的视角回答了,还是不行,又在表明楼主可能不满足于「生存角度」的回答。
那我可不就得用其它角度给他解释嘛,倘若还用生存角度给他解答,课程的前3节比我口头回答的要好,为何不让他直接看前3节?
关于循环论证的定义,是我用错了。我的真实意图是表达学习和预测的关系是需要论证的。
楼主这样提问(在不考虑恶意捣乱的情况下),是存在无法理解学习、预测以及世界模型之间关系这个原因的。
我说30节课是指讲清楚学习、预测、世界模型,这几个概念以及他们在头脑中的整个实现过程、被一些人误解的观点、类别固有观等等在内的所有关系,并不只是【学习】和【预测】这二者作为结论的抽象关系的描述。
另外,有一点要明确:定义只是这个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一部分关系,是可以确定被指代现象范围的那些关系,给出定义并不能论证清楚与此概念相关的全部关系。我指的是关于学习的所有关系,包括学习的过程、原理、目的、方法等在内。
循环论证我用错了。挨打立正
我觉得想要回答楼主的问题, "学习"和"预测(或者准确一点, 推测)"的关系不需要论证吧, 也不需要更复杂的对课程内容的探讨就可以解答.
因为这就是一个纯粹的"命名和定义"的问题. “获得推测未见能力的行为"本来就被"定义"为"学习”, 这没有什么好论证的. 因为命名本来就是"任意的".
于博回答学习的定义, 在我的理解里, 是直接消解了楼主的"为什么要讲预测"这个问题. 因为"学习"在课程里的定义就是"获得推测未见能力". 所以, 楼主的问题就相当于变成了"世界模型是讲获得预测能力的, 为什么第一节课却在讲预测"? 问题自然也就消解掉了. 所以于博只需要把"学习的定义"说出来,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直接解决了, 而不需要更复杂的讨论.
我并不这样认为。深究一下的话,学习和记忆都是人的一种行为,尽管有时未必是主动的,但学这个课的人大多是想通过主动规划学习过程,来达到学习目的(拥有预测未见现象的能力)。那么学习的规划、执行和最终的学习结果之间差的就是大脑中的关于学习的能力获取和知识呈现模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学习行为的规划和执行必须符合大脑先天的学习能力和后天已建立的世界模型,否则要么效率低下,要么学不会。以上是对课程概念应用时会遇到场景。
在这样的场景下,个体对大脑的学习模型的认知不是必须的,只要有恰当的方法就能达成所需的结果。而方法可以由老师或教练提供,学习者只需要按计划执行就好。在这种获取预测能力的过程中,学习者压根不需要理解预测是什么就能获得预测能力,就像一个小孩子获得基本的自理能力那样。你不能拿着已经掌握了课程中整套概念体系的大脑去臆断刚接触这套概念体系的人为什么会产生疑问。事实上在看到这个课程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大脑中在进行的很多行为都是预测(推测)。
课程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让学习者也成为一个教练或老师,至少能指导自己的学习。之前那种被动学习者初次见到一些看似与学习不相关的概念,产生疑问是很正常的。
想象一下, 为什么楼主会问"世界模型是讲学习的,为什么第一节却在讲预测,预测这个概念很重要吗?“这个问题呢? 我在看到这个问题时, 我的反应是觉得可能楼主认为"预测"和"学习"仿佛没有直接的联系, 觉得即使没有"预测"概念也可以讲"学习”.
没错, 就像你所说, 于博在回答中给出理论中的定义, 包括我也是依照定义来解释的, 如果单独拿出来看, 确实"看起来"不完全直观. 但是为什么这样做? 我们需要1.结合上文来综合的看. 2.看看这个解释是否真的不直观.
1.在于博回复之前, 已经有很多成员通过"生存角度"解答了楼主的问题. 即"生存时刻推测, 从生存的最底层角度来讲学习更直观, 学习(哪怕是日常意义上的)实际上只不过是掌握推测能力. 因此有必要讲推测(预测)". 但事实是, 楼主认为这种角度的回答并没有完全解答他的疑惑.
因此, 在此基础上, 才用了第二种角度"理论构建角度"来说明. 于博实际上在之前的对话也说到了这一点.
2.同时, 我认为虽然"学习"定义的解释方式看起来不直观, 但其实非常直观和清晰, 且不需要被解释者对理论有了解.
因为理论要清晰设定目标(否则会和重现目标混淆,导致效率低下), 必须区分出有一种能力的目标是"能推测未见情况". 而"重现目标"和"泛化目标"都是根植于"推测"之上的, 是推测的一种. 所以要讨论"重现目标"和"泛化目标", 必须先讨论更底层的"推测", 才能进而划分"泛化的推测"和"重现的推测". 理论如果想清晰的进行分析, 无论如何绕不过推测. 因此理论当然要先说推测而不是直接用模棱两可的日常语言进行讨论.
这个论证我觉得是很直观的. 不需要展开课程后面的更多分析, 只要从理论构建的角度来考虑一下, 就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应该先讨论推测再讨论"学习". "学习"无非就是根据已经讨论过的"一种获取泛化推测能力的行为"起了个别名.
你这样。你认为怎么给楼主提供讲解,能让他解惑,你自己直接给他回答就好了。没必要先要评论一下我是怎么想的,毕竟你不是我,你无法确定我那么回答是基于什么考虑,你只能去猜,而一旦你猜错了,我就得去澄清。这种澄清完全是可避免的。你看现在这个楼,就因为去「澄清我不是像你猜的那样想的」,楼都歪哪去了。
随便你反对,或者你认为喽,你觉得舒服就好
了解,下次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