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谢谢浆果老师
同学你厉害啊。。浆果老师说的“不能同时学会三个”我还真没搞懂是这意思,我还以为意思是“无论花费多少时间都做不到把这三个都掌握会”,哎,好蠢啊我。你这一解释才点醒了我。
网站的latex支持能做一下吗?看着有点难受。
你是说论坛的latex支持?需要等晚上更新,因为要重启
不必妄自菲薄或觉得自己蠢之类的,当你不熟悉话题的时候就是不能做到 “判别出正在讲的是什么内容”。
没看懂可能是因为没有留意到鱼脖讲的全部内容,因为不熟悉所以只能集中一部分内容,这就造成了断章取义的效果,以上面 “同时学会三个” 为例,鱼脖的完整一句话是 “单学一个形态的公式能否同时学会这三个「信息推测任务」,答案是不能”。但显然你只留意到了 “同时学会三个,不能” 这一段内容上,而忽略了前面那段 “单学一个形态的公式”,所以你会疑惑为什么 “不能把三个信息推测都学会”,因为这是断章取义得到的内容,和原本的意思完全不同。原本的意思是 “在 A 的条件下 B 做不到”,你只留意到了 “B 做不到” 而想到 “B 明明可以做到,为什么说做不到”,于是就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问题。
当你专注于这个不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正在逐步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交流的对方会觉得你理解偏了,在指出 “你理解偏了” 的时候,你可能还会觉得自己没有理解偏什么,而是对方避开问题不谈。
那如何避免这个情况呢?因为太过宽泛,我讲不清,但有几个小技巧或许能有帮助。首先是发现 “事情似乎不是这样” 的时候,再回头看一眼原文,不要那么相信自己当初看的时候得到的结论,或许是看漏了什么。如果对方说你理解偏了,那就可以请对方指出自己哪里理解偏了,因为自己并没有察觉到。还有一个或许有点用的是读慢一点,不是指眼睛移动的速度,而是在自己 “好像读懂了又好像讲不太出来” 的时候停一下,确认能用语言总结表达出来大概内容之后再继续往下读。
上面这几个小技巧都是用来确认 “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 的做法。有时候发现好像就是不对,那可能真的是对方出错了,也不要一直觉得是自己理解有误,把觉得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向对方询问就好。
完全支持,我能明显感受到文字材料的局限。
但是,无论是对哪种阅读技巧的习得,其核心都在于提出问题来。而这个帖子正是提问帖提问的内容还是关于推测任务的、还是绕不开自己的质疑。
实际上,他是对帖子中各种观点质疑。
@5b68a800
“一个指路者,给那个迷路的人,指点:如果我从这里出发,那么我就不会从那里出发,这个建议是没用的。
除非迷路的人从发自内心、阅读观点的方式出发,别无他法——怎么学习这些变形?当成一个个新知识去学:迷路的人只能重新出发”
我想,或许我和奥奥能用录音聊聊?
奥奥要是嫌论坛不隐秘。那么和我加个QQ或微信,用录音聊也行。
如果你乐意的话,那么在用录音聊的时候,语音中就有强调,再也不用担心你的眼睛会在不重点的是地方停留。你的耳朵。会自动捕捉到弦外之音。
就像朗读这首诗一样,你的双耳会抗议眼睛读的过快。而这种抗议一旦生效。就会你自动从语音世界转换到概念世界从而排除文字材料的干扰、成功提取输入和输出。
我19,最近有难得的大把闲空。我前段时间经常让“飞书实践群”很热闹。
我才看到你也在群里,兴许—你了解我一些?
大家的帖子提问方式:自己被问题困扰,想要发自内心的解决它,并希望读懂他人观点。
谢谢你,热心同学,你的热情回复我很感谢。
咱们在论坛交流就好啦,多谢啦
难道数学中的那么多定理,知识点,都需要像上面这样把材料提前编排成多个信息推测任务提前渐构吗?那是不是但凡遇到一个新的题型,之前没有建构过的推测任务的,我就没法解决了?
我还特意在飞书加你了,你这个发问肯定是有生活情景对应起来的!所以你才会一直问。
如果录音聊的话,就会比较自然。就像好哥们儿一样,好好聊聊。
- 克服权威焦虑
我并不是想要通过那些修辞说服你,我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彼此不感到无聊。如果用录音聊的话就没有什么修辞了,就是坦坦然然的、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不是你搬出另外一个群友的话。而我又另起话头=你袒护另一个权威,而我又成为一个权威。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文字交流。
然而如课程所讲,那你用录音来交流的时候,就是在运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过的语音模型——去识别对方强调的地方,轻松地继承对方的知识。而不用担心:
- 当阅读不精简大段文字却找不到重点
- 当阅读精简的文字,却自己不能举出例子
- “直到他们重新审视原文时,才发现,这些概念的含义一直就在被自己忽略的上下文中”——《课程》
- 消除权威顾虑
朋友之间对谈的时候,彼此就像明镜一样。
这好比,在你倾听「前」,我是一面镜子。
透过它听到你内心「后」,可以对它收藏、埋葬、摔碎、赠予……
即使我不认识你,你还可以把我当做镜子。
可以把照镜子的感想在论坛给我但是人的感想往往是通过嗓音表达的,你对“提前渐构和遇到新题型很慌,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感想,我是看不到的,如果我可以听到你的感谢,这样我也是在“照你”,届时,也就不存在权威。
《课程》:【14 革新的推力:三大突破与推动知识更新的两个因素】-【理解力突破】
我在这里的回复想要强调——
论坛上,再怎么温情的文字也有着:虚伪和隐藏自己真意的倾向。
这种倾向不自觉地流露在你的回复中。
它们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锁链将你和其他的回复者分隔开来。而你却无从发现、无从听见。
《世界模型》也不是权威课程,只是一部Yjango写的相当严谨的教科书。
你想要知道的勾股定理,写在同样一本教科书。不过这本书,是全世界第一本教科书叫做几何原本。
我爱读《几何原本》,在这本书出现之前,人们可能对毕达格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饶有兴趣,视他为权威。但在这本书出现之后,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就不存在权威了。因为欧几里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很巧妙。
欧基里德的证明用词比较严谨,还没到权威的地位。因此他的讲话内容中不显现虚荣,因而没有了虚伪和掩饰。《几何原本》读者驻足停下、慢慢聆听。
好比,欧几里德说自己是一面镜子。受众通过它阅读后可以收藏、埋葬、摔碎、赠予……
这个时候也就没有“谁说服谁的”这个说法,因为根本不存在权威!
而那/一股股/分隔开弱者和强者的锁链/也随之断裂。你破茧而出,有所看穿、有所听从—